學習遷移的分類作為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考試的常考考點,屬于教育心理學部分,相對來說難度不大,主要以例子型的選擇題進行呈現。接下來主要針對學習遷移的分類進行具體闡述。
一、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構進行劃分,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
1.正遷移
正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。例如,學完自行車有助于學習騎三輪車。抓住“有利于”、“促進”等關鍵詞,即為正遷移。
2.負遷移
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影響。例如學習漢語拼音后學習英語的音標發音最初受到的干擾。抓住“阻礙”“干擾”等關鍵詞,即為負遷移。
二、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,可以把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
1.水平遷移
水平遷移又稱橫向遷移,是指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。通俗些說,就是誰也不包含誰。例如銳角、鈍角兩個概念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,所以學習銳角、鈍角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就屬于水平遷移。
2.垂直遷移
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,是指處于不同抽象、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。垂直遷移又表現在兩個方面:一是自下而上的遷移,如學習了“平行四邊形”和“梯形”的概念,再學習“四邊形”的概念,即原有知識的概括水平低,新學習的概括水平高。一是自上而下的遷移,如,學了“角”的概念之后,再學習“直角”、“銳角”等概念,即原有知識的概括水平高,新學習的概括水平低。
三、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可以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
1.順向遷移
順向遷移是指先學習的內容對后續學習產生的影響。例如前攝抑制就是先前學習的內容對后學習內容的消極影響。
2.逆向遷移
逆向遷移是指后續學習對先學習的內容產生的影響。例如倒攝抑制就是后學習的內容對先前學習內容的消極影響。
這一分類方式還需要給大家點出的是,在考查中,經常將此種分類與第一種分類的正遷移和負遷移相結合進行考查。例如,前面提到的例子,學完自行車有助于學習騎三輪車,這既是正遷移,又是順向遷移,即順向正遷移。
四、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
1.一般遷移
一般遷移也稱“非特殊遷移”、“普遍遷移”,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、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學習內容的影響,即由一般到具體。如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真審題的態度會影響到化學、物理等學習的審題態度。
2.具體遷移
具體遷移又稱“特殊遷移”,是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、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,即由具體到具體。如學生學會寫“木”字,有助于寫“林”字。
五、根據遷移過程所需的心理機制的不同,可分為同化性遷移、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
1.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,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。例如先學習水果的概念,再學習蘋果的概念,在這個學習過程中,并沒有改變水果的認知結構,只是水果的概念知識得到了充實,即數量上的變化。
2.順應性遷移是指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,使原有認知經驗能適應外界的變化。例如之前認為學習好的就是“好孩子”,后來發現“樂于助人”、“勤勞勇敢的”等的也是“好孩子”,這個時候就需要調整原有“好孩子”的概念,形成包容新舊“好孩子”概念的一個概念。
3.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,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,從而適應新的情境。例如,對一些原有舞蹈或體操的動作進行調整或重新組合后,編排出新的舞蹈或體操動作。再例如,掌握了pot這個單詞后,原有經驗成分不變,重新調整,即可學會top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